BD半岛(中国体育) 官方网站

能源知识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新服务葆活力 务实笃行普真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2024-07-13 07:47: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年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主动围绕“国之大者”,积极开拓进取,奋力创新创造,在加强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一批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先进典型学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栏目,专题介绍全国学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于1934年,是由电机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类社会团体。现有分支机构58个,个人会员12万余名,单位会员400余家,在国内成立会员中心14个,在海外成立北美会员中心、欧洲会员中心和英国分会,加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国际供电会议组织(CIRED)等国际组织。曾获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优秀扶贫学会、优秀抗疫学会、期刊出版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多次入选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与改革工程支持学会。2017年被民政部评估为5A级社会组织,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与专委会、会员中心分工协作的会员发展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生会员-普通会员-高级会员-会士”的会员体系。累计评选会士148人、外籍会士30人、高级会员6184人。在国内成立14个会员中心,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成为学会广泛联络科技工作者、培养优秀人才和科技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依托海外会员中心和分会,广泛联络国际电力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扩大学会对外交流、深化国际合作的领域。完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并推广应用,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入库资源23余万条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提升为会员提供资讯信息和传播科技成果的能力。人才表彰体系不断完善。与IEEE PES共同设立国际奖项“顾毓琇电机工程奖”,每年评出获奖者1名,成为中国电力领域“终身成就奖”,为探索奖励国际化树立了标杆。设立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每年评出获奖者100多名。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获得者中,4名成功当选院士,2名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名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名获得亚太组织联合会“年度工程师奖”,奖励和人才举荐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

  青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结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以青年创新项目为基础,开展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学会自筹资金资助青年科技人员147人。作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能源动力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积极开展工程能力认证,294人获得学会工程会员资格,其中29人取得在缅甸职业资格。在学会和专委会层面分别举办青年学术会议、能源创新青年论坛、大学生建模大赛、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创新大赛等,面向青年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的发起单位,牵头推进电气工程类工程师国际互认相关工作,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联合开展工程师资质国际互认,已有225人通过认证获得国际工程师资质。五年来向CIGRE推荐工作组成员200余名,向CIRED推荐工作组成员20余名,推荐高级别专家担任国际组织执委以上领导,形成青年后备人才、工程应用人才、骨干专家、高级别专家的多层次国际人才储备格局。

  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场,2020年疫情后创新采用“线上线下”“一地集中、多地延展辐射”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以学术年会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综合学术会议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标志性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院士专家论坛、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青年学术会议、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等专项会议,已成为行业影响力较大的品牌会议。每年组织境内国际会议十余场,组织专家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十余批(疫情后主要以线上方式参与国际组织学术会议)。与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共同主办中美绿色能源论坛,朱棣文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论坛并作报告;与IEEE PES共同主办电力系统技术国际会议并新发起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国际会议、可持续电力与能源国际会议,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综合性国际学术品牌会议;与CIRED共同主办中国国际供电会议,聚焦供配电技术最新发展与工程实践,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电领域学术技术盛会;与日本电气学会、韩国电气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共同主办电机工程国际会议,侧重学术界和工业界融合,同时也是亚太地区青年电气工程师的重要交流平台。

  建立学术报告编撰和发布常态机制。编撰出版《十四五电力科技重大技术方向研究》《动力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2020》报告,编撰出版电力建设、火力发电等53个专业发展报告和燃煤锅炉低碳燃烧、柔性直流配电网等51个专题技术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有效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学会推荐的4项科学问题及工程难题入选中国科协年度重大科学问题难题。

  打造一流科技期刊。学会共主办16种能源电力类科技刊物。《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连续19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连续10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8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5年创办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英文刊)(CSEE JPES),先后入选SCI、INSPEC、CSAD等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1年跻身Q1区(前25%)。3本期刊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其中《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被评为 2021年度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学会作为第一批试点,承担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2019年发布《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连续6年牵头组织中国科协“能源、化工与环境学科集群”优秀论文遴选工作。持续开展科技奖励。学会组织的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是电力行业内公信力最高的权威奖项,每年评审出获奖项目100余项,在国家奖励办社会力量设奖第三方评价中排名第五,在电力电子类排名第一。学会推荐的优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7项,其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中国电力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积极拓展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每年开展科技成果评价240余项,科技成果登记480余项,累计认定科技查新资质机构42家。主动对接“科创中国”,建立常态化科技服务机制。制定并发布《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温州、镇江、宁夏建立“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团”“小专业同行专家技术服务团”“产业创新咨询服务团”,建设“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科技经济融合。作为全国团体标准首批试点单位,开展电力领域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共发布团体标准326项,其中4项转化为IEEE标准。与台湾智慧型电网产业协会开展海峡两岸智能电网技术共通标准研究并发布2项共通标准。

  科普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联合13家单位签订《“电力之光”科普行动计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学会牵头、全行业支持的科普工作新局面。建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引领、“电力之光”科学传播专家主导的梯级科普团队,聘任科学传播专家557名。挖掘行业内优秀科普活动基地和资源,开展电力科普教育基地评选,授牌132个基地。发起创立中国电力科普日,倡议电力行业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电力科普活动。借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成功经验金融理财服务管理,创立“电力之光”中国电力科普日,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电力之光”中国电力科普日活动,形成全国联动的电力科普盛事,多项科普活动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特色活动”。

  科普服务取得实效。组织开展科普下乡、秋令营、送书进校等活动,连续17年组织各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面向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和当地农民开展科普下乡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起,开展线上“电力之光”大讲堂,打造培训和交流平台,扩大传播力度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提高科普服务水平。

  科普作品硕果累累。组织编著系列科普丛书,并创新翻译、藏汉、蒙汉、彝汉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力科普图书。近年来先后组织出版《风吹电来》《太阳能——金色的能量》《霾•环境•电力环保》《储存风光 输送梦想》《多彩的发电》《能源知识绘》《图说人居电磁环境》《绿电与冬奥》等科普丛书10余部,部分作品获得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

  建立行业高端科技智库。为进一步整合行业技术优势力量,创新科技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学术技术水平,着力强化学会作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平台作用,建立了汇集行业内科研、高校、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2000余名专业人才的专家库。通过采用多维度指标综合考量,充分重视专家所属工作领域、资产隶属单位、地区等方面的均衡匹配,兼顾考虑专家本人资历、技术专业、经验,实现了智库资源的持续更新,为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奠定基础。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评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咨询评估工作,先后承担完成“十二五期间863计划作用与影响专题评估(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新型能源技术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等能源电力领域重大战略决策咨询评估十余项。为贯彻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要求,落实《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组织开展“66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重大示范项目”和“燃气轮机关键部件自主化制造项目”重大装备技术评估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有效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电力行业绿色发展。

  编制高质量决策建议报告。承担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委托的7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编制完成多个高质量决策建议报告。承担的中国工程院“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参与完成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及其技术与装备创新支撑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自立项目开展《2035、2050电力科技重大发展方向研究》等13项研究。

  参与政策制定,编制科技工作者建议。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组织编制《电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案例警示教材》、《电力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等,对提升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发挥积极作用。参与《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编制,参与《电力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并提出咨询意见。组织科技工作者完成“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等建议报告。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供稿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搜索